close

我的好友在看了我抒發懷念台灣的憂鬱文章之後,冒著生命危險寫了一封信給我,表達他個人的看法。我在回信中應該算是很清楚的表達我對離開家到國外生活的看法。想想不如貼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好了,不過信件中比較私人的東西就略過。所以摯友你看,這樣我又呼弄一篇文章在小部上啦!

好友的來信大意是,因為跟家人密切的關係,他比較贊成「父母在,不遠行」。他對家人和朋友都是超超超好的,而且又很會替對方著想,所以要他為了自己的快樂,而讓別人傷心,他是做不出來的。還有對於我在這裡的生活,摯友覺得我在這裡生活圈子變得很小,好像就是上課、大鼻子和電腦而已,所以我的回信如下:

不過我想有些地方你有點想偏了。不過同樣地,因為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或什麼的,同樣一件事一句話都可能有不同的解讀。其實你說得沒錯,我在這裡的生活範圍很小。不過就算我在台灣的話,也是這麼小,還可能更小。如果我在台灣,應該想不出什麼寫小部吧!因為生活就是那樣:翻譯、吃飯、看電視、上網、偶而逛街、偶而跟朋友出去....大概寫十篇,我就沒有靈感了....我覺得在這邊反而有很多事可以寫,因為在這裡生活不如台灣,人都變得容易滿足起來。去唐人街吃一頓叉燒飯也能寫,要是我住在台灣,吃什麼才能寫呢~要說的是,真的不能以台灣的思惟來想國外的生活。

還有一點是生活簡單化。有些人會解釋成無聊。我有認識一些人,同樣是當家庭主婦,有的天天喊無聊,有的卻說天天忙到沒時間哩!我不算是專職家庭主婦,因為我還是有多少在工作。但即使是家庭主婦也能讓生活變得很精彩,這是住到國外之後必修的課程。
 
除了前陣子發神經超想回台灣定居,大部分我已經滿樂在這裡的生活了。有時候我想起以前在台灣上班的時候,就覺得很浪費生命,把那麼多時間都放在工作上。以前住家裡,反而覺得距離遙遠,家變成像旅館。再加上忙碌,與家人的互動也大量減少。反而不如現在,雖然一個禮拜打一次電話,但質量都非常好。哎,也許我這人就是這樣,需要一點距離的美感。就算有一天我回台灣定居了,我還是會搬出去,住到鄉下地方的。我愛我的家人也非常關心他們,但那不代表彼此黏在一起才叫做愛。跟家人、朋友、伴侶都是如此。
 
其實會下決心到國外住,考慮太多是不行的。說實在話,如果我媽媽還在,而她身體跟生前一樣不好的話,我是不可能跑來荷蘭的。同樣的,如果我老爸身體不硬朗,我也不可能跑來。父母在不遠遊,在我想法中是太古老了。這世上有誰真的跟你,或讓你跟一輩子?父母漸漸老去,自己也正在漸漸老去。但有些事是歲月一旦飄過去,就無法追回。還有你真的是太會為別人想,也想太多。以前我曾經想過,如果我死了會怎樣?其實很簡單,就是家人好朋友難過一番。但之後呢?大家的生活還是要過,隨著時間的流逝,那些曾經為你痛哭的人仍然會因為一些笑話而哈哈大笑。我們很容易把自己想的太重要,以為自己走了或死了,別人就無法生存或者會傷心一輩子。有人一定會傷心,但不會是未來的大半生都在傷心中渡過。
 
也許因為我是女兒,我爸一直希望我可以找到一個歸宿,我有好歸宿他才會放心。我可以用我的想法,想說那我單身陪他一輩子,可是如果我真這樣做了,他反而心裡會有所遺憾。父母不應該用愛將孩子綁在身邊,孩子也不需要用愛把自己綁著。我認為作為孩子,最重要的就是平安幸福的生活,不要讓父母擔心最重要。
 
我非常欣賞你愛家愛朋友的心意,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濃厚。但是如果太著眼於這些東西而失去自己,十年後也許換你想不透。當初為何不勇敢搬出去?當初為何沒有去圓留學夢?當初為何這為何那。我們都希望父母長命百歲,但當他們一百歲而你卻一無所有時,何忍讓已高年的他們還為你擔憂呢?我們 20, 30 歲時還可以很容易追夢,失敗了重新來過 (包括愛情或婚姻)。但到了五十歲六十歲時,一切都更加困難。父母的生命只有一次,那自己的呢?也只能來過一次而已。
 
我好像講的很利己,但我還是覺得生命是一個個體。我們不在父母身邊時,他們當然會思念,但是他們的生活不會因此就失去顏色,在那邊整天哀號痛心。我爸一定會想我,但他還是一樣去爬山泡溫泉,有空跟阿姨去哪裡進香或旅遊。但週六他就會盡量待在家等我的電話,然後我們談正經談八卦開心的不得了。以前在台灣忙的時候一整個禮拜沒說到話都有可能!我遠遊了,但是我和家裡的感情只有更濃沒有變淡,這是很重要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da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